怎样防止把孩子养成“巴结型”?

第二学士学位今年起招生 http://hey-bread.com

1.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人在童年时期是否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对他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

得到过就会获得内心的满足,不会在成年后一直处于一种对爱极度匮乏的心态中,不会太过在乎别人是否关注他爱他,也就不会为了获得这种期盼的爱而去讨好别人。

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是孩子表现好爱他,犯错了依然爱他,不论成绩好坏永远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只因“他是你的孩子”。

这种无条件的爱会使孩子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一旦有了安全感,自尊、自信、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产生。这样,孩子才会自己尊重自己,自我价值随之萌芽。

父母对孩子的爱越是无条件地给,孩子的心理越自信、越健康。

2.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父母长期的高压和专制主义教育方式也容易引发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模式。

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就被父母忽视、反对、斥责,几次下来孩子根本不敢表达自己,只能和父母意见一致,否则就意味着不愉快发生。

父母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根本没有自主选择权,所以凡事唯唯诺诺,没有思考和主见。

平时生活中家长应当给孩子同样的尊重,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意愿。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即使不按照孩子的想法来孩子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表达和重视,也会乐于接受最终结果。

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或是全家旅游计划也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只有你当孩子是个独立个体了,孩子才会像小大人那样多思考,多考虑自己内心的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一味迎合别人的想法和期望。

3. 培养孩子充实富足的内心

“讨好者”的内在与心态太过无力和空虚。

在他们的的认知中,对于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只有“讨好”别人这个方式,没能意识到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学习、提升自己等来获得别人的赞许和认可。

所以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多多关注自身,帮助孩子培养一颗温暖、强大的内心。

比如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发展特长;或者专注于学习、阅读,孩子每天有自己喜爱的事情做,逐渐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们可以从这些通过自己努力的具体事情中获得成就感、自我确认感、自我满足感,自然而然能够赢得别人的关注和赞美。

孩子能够时时刻刻获得来自自己内心深处力量的滋养和支持,就会坚定而果断地做自己,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不会总是放弃自己的坚持而去迎合别人。

4. 多一点欣赏和鼓励

卡伦 .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因此才总是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赞赏和一种和谐的氛围。

总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现在的父母总是对别人家的孩子大加褒奖,却总是看不见或故意忽视自己孩子的闪光点。

对自家孩子要求高固然是好事,可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实施打击教育、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视而不见,随意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更是要不得。

孩子年龄小,自我认知能力欠缺,对自我的认知只能来自大人的评价。

因此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对孩子多一点人情味的赞赏和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积极地赞美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孩子从每一件自己做得好的小事中收获自信和自我认同,从而真正爱自己。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欢迎关注订阅~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高的赞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