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混的不好,能力不是主要原因,往往是这3个原因,有没有你

http://jibing.qiuyi.cn/yykysyy/tese/22054.html

http://jibing.qiuyi.cn/yykfkgzs/dongtai/34661.html

http://news.qiuyi.cn/yldt/blsw/kepu/738.html

http://m.qiuyi.cn/yzxshpf/zs/4165.htm

http://m.qiuyi.cn/yldt/cdsg/kepu/441.html

http://jibing.qiuyi.cn/yykstbdfyy/dongtai/31832.html

http://news.qiuyi.cn/yldt/blsw/kepu/879.html

http://m.qiuyi.cn/yykfm/dongtai/35453.html

http://m.qiuyi.cn/yldt/lnbjnk/kepu/172.html

http://m.qiuyi.cn/yldt/cdsg/zixun/660.html

慈禧与奕联手的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议政”,两人开始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政治从来不会讲感情,考虑的永远是利益。慈禧在刚刚获得最高权力的时候根基不稳、威信不够,统治经验不成熟,加之当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26岁的慈禧感觉十分吃力。她需要依靠奕领导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因此给予了奕内政外交的大权。
奕也借机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左膀右臂,扶植汉族官僚,扑灭农民起义的烈火,对外“外敦信睦”,最后使大清走进了“同治中兴”的时代,奕本人也获得了“中兴贤王”的美名。而有点飘飘然的奕也忘记了“热河密札”期间对慈禧这个女人的精准判断,按照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描述:奕“己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会”。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奕的“功高震主”当然引起了权力欲极强的慈禧的极大反感,加之奕作为“工具”的使命已经大部分完成,而且这个“工具”目前用起来已经不大顺手,开始扶持自己的党羽,有尾大不掉,使自己大权旁落之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凡是威胁到慈禧权力的,不论是谁,最终都会被慈禧清除,奕也不例外。
早在同治四年,双方的矛盾就已经开始逐步爆发。慈禧太后借口投机分子蔡寿祺上疏弹劾奕的机会,以奕骄盈溺职,罢直军机、议政。但是慈禧这次试探性的举动却最终被朝野内外的舆论压力驳回,王公大臣九卿、科、道等公奏:“恭亲王咎由自取,尚可录用”,慈禧不得不在一个月后恢复奕的军机大臣职务,但是还是剥夺了其“议政王”的名号。
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清醒过来的奕,开始低调谦卑的对待慈禧太后。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但是这对于只允许自己作为权力中心的慈禧来说似乎是不起作用的,慈禧心中的防备不仅没有因为奕的谦恭而减少,反而处处削弱奕力量,
清朝与越南之间存在着一种东方封贡性质宗主与藩属的关系。但是法国于光绪九年(1883)入侵越南,强迫越南签订不平等的《顺化条约》,使得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奕主持下的军机处并不想轻易开启战端,然而慈禧太后却意外地对法宣战,中法战争在越南正式打响。紧接着法军开始进攻越南山西的清军,清军在越南北部大败,广西前线清军溃散,法国趁势占领镇南关。
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慈禧对于战局十分不满,首先拿广西巡抚徐延旭、云南巡抚唐炯开刀,紧接着她还要找一个更大的替罪羊,来实现自己蓄谋已久的目的。光绪十年三月初八(1884年4月3日),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上疏弹劾张佩纶、李鸿藻等人对中法之战的败果负责,顺便建议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宝鋆用人不慎,要戴罪立功。慈禧终于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做了一件非常之举。
接着,慈禧单独召见领班军机章京,命其拟旨授出,一道懿旨,以各种理由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包括奕在内的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全部罢免。紧接着,慈禧又发布上谕:“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待皇帝亲政后再降谕旨。”这也就相当于奠定了醇亲王奕譞在朝局中的枢要地位。紧接着,慈禧再次发布上谕,将一大批慈禧扶持的“清流党”干将分遣为北洋、南洋和福建海疆会办。
至此,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慈禧太后大规模改组军机处,完成高层的人事变动,完全出乎人们意料,历史上称之为“光绪甲申朝局之变”,也简称“甲申易枢”。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慈禧终于通过“甲申朝变”彻底将奕逐出了清廷的政治核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