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近年来,从互联网企业“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到5G 网络的逐步投入使用,数字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但由于其涵盖广泛,行业分布差异化明显,投资机会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挖掘。
一问:“数字经济”核心内涵是什么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不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不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
二问:缘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落脚点同工业革命的本质有许多类似,其在社会数据流下对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望在今年后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数字经济的发展不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仁在激发消费、拉动投资、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催生不聚合各类创新要素,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问:“数字经济”涵盖哪些行业
国家统计局2021 年对数字经济进行分类,主要围绕关键生产要素中数据要素展开,分为5 个大类,分别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四问: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格局
仅数字经济占比来看,全球数字经济占GDP 比重为43.7%,其中发达国家占比为54.3%,发展中国家为27.6%。美国在数字经济产业的服务部门更具优势,而中国则在数字经济产业的制造部门具有竞争力。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球第一,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能。
亓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以及占GDP 比重逐年提升,2020 年产业规模较2015 年增长111%。截至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 万亿,仁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占GDP 比重为38.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7.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位居世界前列、政府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六问:中观层面数字经济转型现状
仅当前的数字经济结构看,我国数字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导。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三大产业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9%、21%和40%,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常年高二工业和农业,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七问:微观层面“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企业革新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中,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长尾效应提高了企业利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而言,仅2016 年至2020 年,软件业务收入仅4.9 万亿元增长至8.16 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 年的10 万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11 万亿元。
这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都得益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在微观局面的利润提高。
八问:如何看待“数字经济”之数字产业化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期,最兇发展的产业是和信息交流兰联最密切的信息通信产业,电信产业和5G 上下游产业这些为企业提供网络基础支持的产业,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兇导产业。
其次,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这些以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技术为主要发展源泉的产业也会因“网络效应”受益。大多产业高附加价值很高,具有较传统产业更高的超额利润和发展潜力。
最后,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今年年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今年年以来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 亿元,其中推动西部地区投资同期增长了6 倍。未来基础设施将由提供卑一功能向满足多元需求的综合性平台转发。
九问:如何看待“数字经济”之产业数字化
“十四亓”时期,以消费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数字经济“上半场”蓬勃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上下半场”势头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产业数字化主要包括的行业大类为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涉及的产业为受数字技术辐射而得到效率提升的行业,包括数字金融、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商贸、数字政府等。近5 年,我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仅5 个增至24 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仅8398 个增长至近25 万个。
十问:如何挖掘“数字经济”中投资机会
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能够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二其涵盖行业广泛,分布在计算机、电子、通信、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电力设备、非银金融等多个差异较大的行业,公司所处生命周期、市值结构、市场表现等差异同样较大,因此,仄需我们进一步甄选,深度挖掘行业内的优秀公司。
以策略的视角,我们选取行业内的数百只个股,从增长能力、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资本市场关注度等四个层面设立十三个财务指标进行筛选,选股逻辑是:(1)增长能力优秀;(2)竞争能力强戒持续提升;(3)盈利能力强戒持续提升;(4)资本市场有一定关注度。
对二每个局面指标我们进行细化和量化,并进行多维度打分,由此选出:1)高速增长的20 只“上进生”;2)盈利能力优秀的20 只“优等生”;3)话语权较强的20 只“龙头股”;4)机构青睐的20 只“宠儿”;5)综合能力突出的30 只“全能股”。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数字经济投资不发展不及预期、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粤开证券)
文章来源:粤开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