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这位为新中国戎马一生的杰出将领,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这对于曾经历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沉痛的。但是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此消息,一时间悲从心生,痛哭流涕,说道:“没有陈赓就没有蒋中正!”
他们之中,一个是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总统,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蒋介石会因为陈赓的去世而痛哭呢?其实,陈赓与蒋介石,不仅相识,而且还有极大的渊源,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而蒋介石是彼时黄埔军校的校长,细细说来,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之谊。
可那句“没有陈赓就没有蒋中正”又是怎么回事呢?
入黄埔初识蒋介石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时,作为校长的蒋介石,陪同主考官一起面试了在场的学生,而瘦小精干的陈赓走进考场时,一下子就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他充满好奇地问道:“说说你的经历吧!”陈赓回答:“我14岁离家从戎,在湘军当到二等兵,想升官因没有进过讲武堂而不得升,想进讲武堂而说非军官不得入,实在是走投无路,报国无门!”
陈赓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他的爷爷曾是湘军,从火头军做起,最后做到了师长,力大无比,能站在桌子上用牙齿叼起来两桶水。蒋介石看着陈赓绘声绘色地说着,不禁觉得他很可爱,再瞧瞧他瘦弱的身体,与他爷爷真的大相径庭。
蒋介石说:“我看你的身体连一桶水也拎不起来。”陈赓说:“我练过武,不信你看。”说着,便要当场演示几手,却被蒋介石制止了。
蒋介石确实具有慧眼,陈赓虽然看上去单薄,但将来必是一个可造之材,黄埔军校能有此精英,蒋介石感到非常开心,他对身边的同僚说:“真没想到黄埔军校能招来这样的学生,我敢肯定,他必是中国未来的栋梁。”
在黄埔军校,陈赓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还参与话剧的编辑与排练,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聆听孙中山、周恩来等人的教导,一时之间,在思想觉悟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周围同学的认可。当时在校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他们合称为“黄埔三杰”。
1924年中秋节,蒋介石在家中宴请了陈赓等几名学员,饭桌之上,他斟了满满的酒,热情地向大家说:“今天是中秋节,你们虽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但这里也是你们的家,校长就是你们的兄长,大家喝一杯。”当所有人都一饮而尽的时候,陈赓却无动于衷。
蒋介石问他为什么不喝,陈赓如实说自己不胜酒力,从不饮酒,蒋介石没有生气,反而欣赏陈赓实话实说的品质,随后问道:“听说你是从大本营陆军讲武堂过来的?”陈赓说:“我原以为那是孙总理办的,后来听说不是,才转过来。”
蒋介石向陈赓祝贺:“良禽择木而栖,你做得很对,以后要好好地为校长带兵打仗!”
陈赓三救蒋介石
1924年秋天,广州商团首领陈廉伯仗着英国人的支持,暗中勾结军阀陈炯明,发起暴动,蒋介石随即率兵向商团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商团被击退,陈赓在追击的过程中,抓住了一个小头目,缴获了他的军刀,这时蒋介石正好赶来,陈赓便把这柄军刀送给了他。
正当蒋介石欣赏这柄精巧的军刀时,那个被俘的小头目挣脱了束缚,一个箭步抢到蒋介石的马前,从马鞘中抽出一把刀,向蒋介石砍去。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陈赓抓住了那人的手腕,将其制服,但是马儿受惊,蒋介石摔下了马背。
待惊魂稍定,蒋介石拍了拍陈赓的肩膀说:“干得不错,我要好好嘉奖你!”自此以后,蒋介石对陈赓愈发器重了,虽然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陈赓更倾向于前者,但是蒋介石全不在乎,他说:“只要有才,我必重用!”
1925年10月,广东革命军第二次讨伐陈炯明,在惠州开展了激烈的战争,虽然将士们浴血杀敌,但是遭到敌人顽强的抵抗,蒋介石曾一度想率军撤退,但是周恩来组织了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冒着炮火爬城,英勇顽强,最终占领惠州。
此时,第3师的将士正在华阳与陈炯明的叛军激战,蒋介石为了扩大战功,便从惠州前往督战,可是第3师因寡不敌众,场面已落下风。蒋介石命令陈赓传达命令:凡临阵逃脱者,不论是谁,统统枪毙。当陈赓来到前沿阵地时,才发现兵败如山倒,无法挽回颓势。
蒋介石命令陈赓为第3师代理师长,重新组织进攻,但是在败局面前,陈赓也无力回天,刹那间,叛军已经逼近蒋介石,如果再不撤离,便有性命之忧,于是陈赓连忙架起蒋介石往山下跑去。
等到追兵逐渐看不到了,蒋介石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声泪俱下:“堂堂总指挥落得这步田地,实在无颜面对关东父老,如今只能自杀成仁!”说罢,拔出军刀,就要自杀。陈赓见状,立刻夺下蒋介石手中的利刃,劝道:
“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对整个战争发生影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蒋介石听了陈赓的话,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可是后又追兵,要赶快离开,但是他说什么也走不动了,陈赓说:“我来背你!”说着,将蒋介石背起,奔跑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足足跑了好几里路,来到一条小河边,上了船。
陈赓命令卫士阻击敌人,自己撑着小船来到对岸,在一间小屋之中暂时躲避,但此地依然是敌人的势力范围,只要叛军前来搜查,便无处可逃了。蒋介石说:“此地不宜久留,我要与周恩来党代表、何应钦师长联系,谁愿意去送信?”陈赓见大家都不动声色,便说道:“我去!”
陈赓历经艰险,将信送到周恩来手里,蒋介石对他非常感激,说道:“你是我的好学生,我一定会重用你!”果然,从此以后,蒋介石对陈赓关怀备至,极为信任,将他安排在了重要的岗位,也正因如此,他有机会接触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上层情报。
但陈赓是一个忠实的共产主义者,后来,当蒋介石开始对共产党员们加紧控制和监视时,陈赓便已明确自己的选择,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毅然站在了对立面。
1927年,陈赓跟随周恩来发动的南昌起义,他与蒋介石这对“师生”,走上了刀兵相见的革命道路。
陈赓拒绝蒋介石的诱惑
1932年11月,陈赓在鄂豫皖反“围剿”的斗争中负伤,历经艰险来到上海住院治疗,当伤情好转准备归队时,叛徒却将他出卖,不幸被反动派抓获,蒋介石得知消息,心中异常高兴,他亲自电令,要将陈赓押至南昌,努力劝他投降。
陈赓的好友及黄埔时期的同窗劝解,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亲自出马。一天夜里,陈赓被押到南昌百花洲科学仪器馆,蒋介石进入大厅,便高声呼喊:“陈赓在哪里?”他本以为陈赓听到声音后会出门迎接,但是陈赓视而不见,压根不买账。
蒋介石只好憋屈地走到陈赓面前,回忆以前在黄埔军校时的生活,并直言陈赓是他的好学生,只要识时务,来到国民党这边,可以随便挑选一个师做师长。但是陈赓对蒋介石抛来的诱惑浑不在意,反而说起了如今满目疮痍的国度,“国家弄得这样糟,都应该由你负责,是你背叛了革命,发动了反革命的内战。”
陈赓义正词严,言语犀利,把蒋介石气得面色铁青,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谈话顿时进入僵局。过了一会儿,有人来找,蒋介石借口有事出去了,对身边的邓文仪说:“你好好劝劝他,这个不行!这个不行!”但是无论谁来劝,陈赓始终都在说:“我绝不会出卖我们的党,而向你们投降的。”
过了几天,蒋介石把陈赓叫到自己办公室,但陈赓刚一进屋,便重申了自己的立场,给蒋介石浇了一盆冷水,蒋介石强压心中的怒火,说道:“现在国家弄得这么糟,每天都有人在流血牺牲,中国不能这样沦陷,我作为领袖,我不忍......”话未说完,陈赓便插口道:“那请问是谁造成的这种局面,是谁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拍着桌子吼道:“大胆,放肆!”过了一会,蒋介石又开始好言相劝,说他正值壮年,前途无量,但陈赓均不理会,蒋介石又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只要你肯过来,我给你安排官职,由你来挑!”
陈赓正义凛然,“霍”地站起,慷慨激昂地说:“我陈赓是中国共产党员,不会做你的狗官。过去救你,是因为你是革命的人,现在你背叛了革命,就是民族的反动派!”蒋介石拍案而起:“放肆!你不要不识抬举,可别怪我忘恩负义!”
蒋介石命令卫兵进来,用枪口抵住陈赓的胸膛,威胁他说:“要不是看在过去的情分上,我早就枪决你了,你到底投不投降?”陈赓依旧说道:“要杀要剐都由你,我陈赓对你没有二话!”蒋介石无计可施了,只能将他押回南京。
陈赓先在南京宁海路军统局审讯看守所关押,半个月后又转移到了城南的一个军事法庭看守所,在此期间,蒋介石依旧软硬并施,但均无济于事。后来,社会的舆论越来越大,公开向蒋介石施压,1933年6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将陈赓释放。
1955年,国民党早已败退台湾,蒋介石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谈到了当年“黄埔三杰”的下落时,蒋介石告诉记者:
“还有一个叫陈赓,我很喜欢他,在战斗最危险的时候,他救过我的命,可惜后来处处和我作对。”
1961年,陈赓逝世,蒋介石闻讯,不禁潸然泪下,如今,当年的“恩怨”早已释怀,也许那一刻,他内心想到了在革命岁月里的同甘共苦,陈赓不顾个人危险,救自己性命,正如他所说的那般:没有陈赓就没有蒋中正!
小结
面对蒋介石的诱惑,陈赓不为所动,在他身上,闪耀着一个伟大革命者的光环,正是他们的艰苦付出,才有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如今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