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不减寿,哈佛医学院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可延长寿命1倍

当生物科技迎来爆发式增长,许多遥不可及的科幻技术变为现实,比如,熬夜损害得以逆转、53岁细胞重回20岁……近日,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德拉甘·罗古利,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清除肠道中堆积的活性氧,可使因睡眠不足而减寿50%的实验动物恢复至正常寿命,这一发现迅速在科学界引发热议[1]。

1964年,年仅17岁的兰迪·加德纳在斯坦福大学创造了连续11天不睡觉的吉尼斯纪录。他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一项“不睡觉实验”——即在不服用任何兴奋剂的条件下,被迫保持不睡觉的状态:

第一天,血气方刚的少年并未感觉到任何不适;到了第二天,他开始出现胸闷、躁郁等症状,紧接着,意识逐渐模糊,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直到第十一天,兰迪陷入了昏迷。

这并不是一个个例,2014年,3位中国球迷在持续观看巴西世界杯长达72小时后猝死。

在过去二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反复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即“睡眠不足会显著缩短寿命”,但其原因却一直无法解释,直到哈佛德拉甘·罗古利教授发现,使用一种因“逆转衰老效应”而知名的NAD+分子(负责细胞能量代谢与DNA修复,其首个成熟型应用是高净值人群广泛使用的衰老抑制剂瑞维拓),将“熬夜”动物的寿命延长了1倍,才终于将这背后的机理揭开[1]。结果显示,拥有类似作用的还有硫酸锌(一种处方药)和褪黑素(调整睡眠的激素)。

哈佛医学院发现:睡眠不足引发DNA损伤积累[1]

哈佛德拉甘研究团队首先对果蝇的特定神经进行刺激,消除它们的睡意,强行使其“失眠”,结果显示,这些失眠果蝇的寿命缩短了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从第10天开始,一旦停止干预这些实验动物的睡眠,其寿命将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如果继续让其“失眠”,就会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现象。这提示着,持续失眠的危害在第10天达到了峰值。

经过一番全面检测,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其背后原因在于长期不睡觉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活性氧化物(ROS),并堆积在肠道中,最终导致DNA损伤和死亡细胞的加剧积累,并且,这种损伤累积正好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

小鼠、果蝇体内的活性氧化物不断累积

于是,德拉甘教授推测,通过降低活性氧水平是否就可以抵消熬夜造成的危害?

结果不出所料,一共有11种抗氧化剂成功降低了果蝇体内的活性氧,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NAD+(果蝇可以直接口服NAD+,人类只能通过口服以瑞维拓为代表的NAD+前体分子进行补充)、硫辛酸和褪黑素。并且实验证实,NAD+水平提升后的失眠果蝇寿命,相比于对照组延长了50%。

NAD+提升技术与剩余寿命延长2.3倍的衰老小鼠

DNA损伤和细胞死亡不仅会在熬夜过程中积累,其随年龄增长的不断累积也是近年来衰老医学界普遍认可的衰老学说之一,这也是瑞维拓技术的理论支持之一。

而在这一实验中发挥关键作用的NAD+,除了能在“失眠动物”中加速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化物外,因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细胞能量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在2020年5月的《Nature》综述中被列入“极具前景的衰老干预物质”第一梯队[2]。

2013年,哈佛医学院衰老医学中心主任大卫·辛克莱尔首次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口服NAD+前体分子具有显著的衰老抑制效应,其运动能力提升了60%以上[3],后续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在《细胞·代谢》发表研究称,NAD+提升技术使衰老小鼠的剩余寿命延长2.3倍[4]。

这一信息随着2018年首个NAD+提升产品瑞维拓在美上市,并在高净值圈引发了持续的疯抢狂潮,其火爆态势随着巴菲特旗下McLane的推动蔓延到了京东、天猫等平台。

今年5月,哈佛、梅奥联合数家原研药企创立了麦克斯科学(MaxScientific),以10亿美金收购瑞维拓后,推出了首次整合哈佛NAD+提升和梅奥希诺裂(Senolytics,可定向清除衰老细胞)技术的瑞维拓4代,在整体性能翻倍的同时,其售价也降至如今的250美元/每月。至此,这一科技红利开始走进更多的中高净值家庭。

虽然哈佛NAD+提升这一衰老干预技术已完成商业转化,但针对熬夜损伤的修复应用,哈佛德拉甘教授依然强调:睡眠不足对人体的影响更为复杂,除了活性氧堆积外,还可能扰乱免疫应答、引发大脑损伤,目前还不能简单地依赖一两种物质彻底解决。

但无论如何,随着这些尖端技术的持续突破,一个生命科学革命性的时代正在徐徐开启。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5-020-0340-6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3-020-0067-7

3.https://www.cell.com/fulltext/S0092-8674(13)01521-3

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204283/


纯手工聚脲生产厂家 http://www.cjcsd.com/home/case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