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边防发给女同学的第一封信卧坡凡夫
1968年3月18日,是眉山县人民武装部批准我入伍的日子。这一天,我穿上了军装,开启了人生的航向。
1968年6月10日,我从西藏边防给同学发出了第一封信。这一天,我萌生了爱,从此拉开了爱情的序幕。
经过近四年的书信来往,我和“罗”有情人终成眷属,1972年3月18日,我们经眉山县人民武装部批准,领到了结婚证。
我和“罗”相濡以沫,风雨同舟,走过了“金婚”,正在向钻石婚迈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的这“第一封信”功不可没,意义可想而知,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今天,我就把我的“罗”珍藏了54年的我的“第一封信”公之于众,贻笑大方。
附“第一封信”原文:
最高指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刘、罗二战友:您们好!
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祝愿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我们的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告诉同志们一个好消息,我已经一路平安地来到了我的新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山南518部队1分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的最大关怀、最大鼓舞、最大鞭策,也是我的最大幸福。同学们、战友们,让我们来共享吧!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亲爱的战友们,我们为革命分别了,真是:
同窗五载同战斗,/相离相别恋战友;/握笔持戈同一志,/为党为民献青春。
忆往事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要讲,我们有多少加勉的话要谈,但是,我们分别了,只有用东流的长江,远飞的大雁来寄托我们的希望。
战友们,还是先由我简单地将我入伍近70天的工作向同志们作一汇报:
我是3月20日正式到达简阳石桥,经过40多天的新兵军政训练,这个同志们是知道的。从5月3日就开始由石桥出发,向西藏进军,火车经过成都、绵阳、广元,翻越秦岭,秦岭还在下雪呢。到宝鸡,转车到兰州,经陇西到西宁,火车路就完了。当日驻青海民族学院,隔日,坐汽车出发,向格尔木前进,汽车经青海湖之畔,穿塔里木盆地,越沙漠之滨,经五天五夜才到格尔木,在格休整一天。这一天,我便到我舅舅、表兄他们家去玩了一整天,舅舅、表兄对我接待非常热情,并搞了很多好吃的给我吃。舅舅舅母、表兄表嫂还给我谈了在部队应注意的地方,走时,舅母还给我煮了10多个鸡蛋,表兄又给我买了很多糖。傍晚,大家才恋恋不舍的离别,小的表弟表妹们非常天真地叫我两年以后再去玩吧。次日便又向拉萨挺进,从格尔木向拉萨进军是对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大考验,他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山上空气稀薄,气候严寒,现在还是冰天雪地,呼吸感到非常困难。俗话说,举足之劳可谓便也。但是,在昆仑山上,在五道梁边,在唐古拉山口,即使是你散步吧,但不出5公尺都喘不过气。不过这只是对我们刚到的新战士来说罢了。如若呆上半年八月,也会象四川一样的。汽车行至昆仑山口,不由得使我回忆起了毛主席的“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的诗句来了。在五道梁上,可谓“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唐古拉山是海拔5350公尺,真是“天空鸟飞绝,地上兽迹灭”。
战友们,从格尔木出发,经过7天的连续行军,于5月22日到达拉萨,驻西郊。但是,没有我们逛新城的机会,第二天就走了,当日到达山南军分区,沿途没有休息,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5月24日就到达我们的团部当许即三团,过一夜,次日便到了拉康,即我们的驻地。5月27日就召开了欢迎和分配大会,我被分配在518部队1分队3班。部队老同志对我们非常热情,使我们感到了温暖,好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战友们,我们这里的气候比起四川来要差些,但是比起西藏其他地方就要好些。这里桃子满山都是,老百姓的青稞也长得很好。同志们,这里正对不丹,但离印度也不远,只有几小时便可到达,我们已经作好了准备,消灭敢于来犯的反动派和叛匪。
同志们,我们这个连队因为是新建单位,当然生活和各方面条件都要差些,所以困难也多。工作多,时间紧,除了学习,还要开荒种菜,上山拉柴。故来了很久才给同志们通信,敬请战友们原谅。
战友们,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向“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门合同志学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加强战备,搞好思想革命化,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一切去殉我们的事业。
同志们,你们快要分配了吧,要走向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了。战友们,让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携起手来,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而斗争。
望同志们多多来信,互相帮助、学习,了解文化大革命情况。
请代问其他女同学们好
(战友,请寄些重要文件给我们学习用。)
致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敬礼!
祝:
同志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友:泽斌
1968年6月10日
有两个地方需要加注:
1:“在格休整一天。这一天,我便到我舅舅、表兄他们家去玩了一整天,舅舅、表兄对我接待非常热情,并搞了很多好吃的给我吃。舅舅舅母、表兄表嫂还给我谈了在部队应注意的地方,走时,舅母还给我煮了10多个鸡蛋,表兄又给我买了很多糖。傍晚,大家才恋恋不舍的离别,小的表弟表妹们非常天真地叫我两年以后再去玩吧。”是因为我舅舅舅母和二姨妈家的大表哥在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的汽车二队工作。经新兵连连长批准后,我舅舅开车到兵站接我去他家,第二天一早又开车送我去兵站。
2.“5月27日就召开了欢迎和分配大会,我被分配在518部队1分队3班。”就是西藏军区拉康独立营步兵连三班。由于当时的保密需要,写信时只能写部队代号。
3.“刘、罗二战友”,刘、罗是我眉中高六六级三班的两位女同学,因为她们两个关系如闺蜜,所以就给她们二人一起写信了。“战友”一词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有点乱用了。
附原件照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邓泽斌:笔名卧坡凡夫,东坡故里人,1947年出生,电子科大秘书专业毕业。1968年入伍,西藏边防服役15年,眉山市人民医院退休。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养花,偶尔动笔,无论文体。拙作散见于《半月谈》《健康报》《工人日报》《秘书》《厂长与秘书》《军工报》《晚霞报》《眉山日报》《在场》《今日头条》《青萃》《雪域老兵吧》《雪域情怀吧》等,还参与过几次各级机构的征文并获奖。
作者:邓泽斌
抖音抖币充值